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
历史不会忘记

www.dicp.ac.cn 发布时间:2009-09-12 17:12 栏目类别:征文欣赏

咨询委 吴迪镛

今年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所60周年,又恰逢建国60周年大庆,这真是“双喜”、“重庆”。回顾这60年的建所史,不知有多少化物所人在这没有硝烟的科技战线上,执着奉献,刻苦攀登。有老骥伏枥者,有青年才俊者,甚至还有英年早逝者,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今日在国内外均有重要影响力的化物所。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应当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他们的事迹,纪念这些先驱者,学习他们为了祖国的科学发展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功绩将永垂史册,他们伟大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化物所人的榜样。

提起第一批到所的以老所长张大煜为首的一批科学家,他们是开拓者,老骥伏枥,为科研奋斗终身。他们为化物所做出贡献已载入所史,在这里只采摘定格在化物所人心中的重要镜头。张所长晚年脑萎缩,已认不得自己的学生,刚刚告诉他的事儿马上就不记得了,但他唯一念念不忘的是每天都提着包出去上班。郭和夫副所长年近八旬时,病逝在去黑龙江出差的火车上,遗体火化前重回化物所的感人情节。胖老顾临危前仍在看文献、改报告。何学伦研究员视网膜脱落致盲后,他仍不忘捐款关心祖国下一代,到最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用,完成了最后的奉献。郭燮贤最后的日子还关心催化开发实验室的建设。姜炳南研究员去世前,在自己家中建立实验室,完成三次采油的任务,去世前的头两天,他还提着饭盒去所里上班。梁国栋中风后,拖着致残的病腿,在膜分离科技开发岗位上战斗到最后一刻。燃料电池总体设计者王贤明50岁就离开了我们。金美芳退休后,在海洋生物组,成为“看守总理”,最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更多还健在的离退休的科学家们将本来就不多的养老金,不仅没用在自己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和生活上,而是省下来悄悄地资助贫困学子,为祖国的下一代尽心尽力。

在化物所发展史册上有着大批的青年才俊,他们在这块科研的沃土上忘我地辛勤耕耘,现在不少人已成为科学院的院士,也有一些人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中国毛细色谱第一人丁景群,他是朱葆琳先生的得意门生,去世时不足40岁。航空煤油项目主创人之一,林励吾院士的搭档张复良同志,因劳累过度,长期患有失眠症,在不到40岁时,因煤气中毒去世。军工工作者吴辉勤勤恳恳,42岁时就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孙孝利30多岁时,就突患肝癌病逝……。

回顾历史,总结成绩,我们要表彰德高望重、成绩卓著的科学家。更不能忘记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好普通科技工作者。如果他们在天有灵,也会为化物所60年的成就“泪飞化作倾盆雨”。祝愿化物所的明天更美好!

咨询委员会

(C)COPYRIGHT  DICP  NET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