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
浅谈“科普”

陆世维

谈到科普工作“重要”,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同。然而,很多人对科普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上。这也使得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科普工作,往往倡导起来是一个味儿,具体做起来又是另一个味儿,结果就是“科普”像“形而上”的“神佛”供人敬仰,却不接地气。下面,笔者不揣冒昧,就科普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要“真正地”在思想上认识科普的重要性

要真正提高公民的科技素质,实现科普本真的目的,科技工作就一定要回归社会。在国外,科研人员认为花了纳税人的钱,就要回馈纳税人,我想这是比较浅层次的认识,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我们应该有更高层面的认识,但目前大家的认识并不到位。科普工作是科技人员,尤其是高级科技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要注重科普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1.青少年是科普的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启蒙式科普,激发青少年的探索和思考精神。往往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一次难忘的科普学习,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都非常有用,甚至决定一个人将来的职业和发展。例如,我在中学时,听一位著名数学家为我们讲“圆周率”的故事,这让我记忆深刻,现在都觉得非常重要。而且这也让我深深地感佩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激励了我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振兴中华的志向。2.要注重更高层次的科普,例如针对所内科研人员的科普。隔行如隔山,科学家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目前快节奏的工作状态需要科学家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了解世界和科学的前沿问题,而且很多知识都在不断地翻新,这就需要有人定期就相关领域内的信息为大家进行科普。3.科普要接地气,也要与老百姓联系起来。例如有一次,我在乘坐出租车的时候,和司机提起了化物所,发现向老百姓介绍研究所的情况,他们都非常的高兴,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自豪感,这说明老百姓还是很关心科技的。

这就是说,科普工作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要根据不同的科普对象,选择组织合适的科研人员和内容,使科普工作有的放矢。

三、要注重科普的“效果”,做到方法得当。

科学的普及是为了让公众收获科学知识,唤醒沉睡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科学素质,所以开拓视野、激发兴趣是有效手段,方法上更多要靠“启迪”,而非“说教”,“说教”的结果多是被动接受,鲜有独立思考。例如科研单位的开放日活动,这是科普比较集中的机会,如果观众给予我们一定的反馈,这才会觉得很有成效。

此外,科普的“角度”也很重要。例如PX,完全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科学”的科普,将此解释清楚。例如,现在有些针对PX“有毒”的质疑,有些媒体从“有用”的角度再解释,这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和怀疑。如果把PX形象地与汽油等大家熟知的化工产品进行类比,就比较直观地便于了解。又如,针对诺贝尔奖,我们去了解获奖人因什么获奖,为什么获奖,这都是很好的科普素材。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科普作品本身的科学性和科普语言的生动精准。

综上,作为国立研究所,我所也应该切实将科普工作抓起来,让科普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而非停留表面上。

咨询委员会

(C)COPYRIGHT  DICP  NET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