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
他用赤诚与才华书写精彩

包翠艳

这是一个化物所人的故事。

他,是研究室的一名科技人员,1991年6月,在化物所工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所工会委员,成为我工作上的同事。在这个岗位上,他用满腔赤诚和横溢的才华为化物所工会工作和化物所文化建设书写了值得特别记忆的篇章。他,就是张恩浚。

适逢建所六十五周年征文,追忆张恩浚在工会工作中的二三事,他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感动。

为工会活动冠名

不知何时开始,服装表演在外界悄然兴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给所里的姐妹们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工会决定举行一次服装表演。如何冠名呢?我思考着,酝酿了一个名字但感觉不够理想,于是,请来张恩浚一起讨论。我与他交流心中的想法:“举办这次活动是想通过服装这个橱窗,展示知识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期望有一个含蓄、优雅的名字,一切尽在不言中……”听到这里,张恩浚脱口而出“把‘一切’去掉,就叫‘尽在不言中’”。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我以“姐妹们,快来展示自己的风采”为题,撰写了举办“尽在不言中”服装表演的通知。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和培训,1992年7月31日,23支代表队,216名女职工登上了化物所的T台,展示着她们独具的魅力与风采,那一天的化物所被装点得分外妖娆。

那个年代,卡拉OK很盛行,为了活跃我们的生活,工会决定举办卡拉OK演唱比赛,冠名的事我请张恩浚来做。第二天,他带着准备的“金韵”来和我们讨论。我建议名字更通俗一些,并体现我们的特点。他略加思索,“那就叫‘我们就是一首歌’,唱我们科学赤子”。“就是它!”大家一拍即合。1992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80多位会员登台高歌“我们就是一首歌”,这次活动评选出10大优秀歌手,有的至今还活跃在化物所的舞台上。

化物所的姐妹们不仅在科研上发挥着聪明才智,更有一双美化生活的妙手,工会决定组织女工手工作品展览,给平淡的生活增添几缕诗情画意。我推敲着冠名的事,展出的作品是姐妹们用爱心、童心、梦想与希望凝结而成的慧心制作,是用心与手编织的“温柔的诗篇”,叫这个名字?立意挺好,但不琅琅上口,马上想到请教张恩浚。我和他沟通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可以叫“温柔的诗”啊。哎呀,去掉一个字,既上口,又增加了韵味,好主意!展览的名字诞生啦。1994年6月24日发出通知,短短时日,便收到出自155位姐妹之手的206件作品,千姿百态,人们无不为生活中竟有如此绚丽多彩的美而震撼,张恩浚还专门为这次展览写了一篇小记“梅花雏菊女儿心”。

创办《化物工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搭建一个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平台,同时加强工会信息交流,活跃工会工作,工会办公室经过讨论,决定创办一个刊物,取名《化物工会》,由工会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担任编辑和编务工作,另外邀请了4位工会委员或支会主席担任兼职编辑,负责稿件初审修改。张恩浚是兼职编辑之一,负责创办第一期《化物工会》。1992年4月20日,《化物工会》诞生了,张恩浚撰写的发刊词语言很温馨,一下子就把《化物工会》和广大会员连接在一起,“在工会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会员都是兄弟姐妹,这一个个你我他,组成了我们温暖的家---职工之家”,“《化物工会》这张小报,是我们这个职工之家的一座小花园,它将使每一颗心相互沟通,让爱的暖流融汇于此……只有每一位兄弟都为它耕耘,绿叶才能青翠,只有每一位姐妹都为它浇灌,鲜花才能芬芳……让兄弟姐妹们在耕耘中促进心与心的交流,让兄弟姐妹们在浇灌中日益心心相印”。

《化物工会》不定期出版,发行到工会小组。所工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各支会的工作动态、经验,发生在我们身边平凡之处见精神的真人真事,职工创作的文学作品等,都是《化物工会》与广大会员交流的内容,这里也是广大会员施展才华的舞台,发展个人爱好的天地,能写的擅画的尽可以大显身手,刊头题字由会员题写,每期更换。

为推动《化物工会》越办越好,我们定期组织编辑和读者交流,在“编辑的话”里,张恩浚说:“看了大家提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们的小报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并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确实令人感动。《化物工会》凝结着广大会员的心血,我们只有把它办得更好,才能对得起兄弟姐妹们。要办好小报还要靠大家的参与,如有的同志建议对人物进行专访等,可以开设一个栏目,发动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周围令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在他的建议下,我们将“在我们身边”栏目内容进行了扩展,“甘为大家付辛勤”、“她是一位热心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次难忘的家访”等陆续与读者见面了,大家用凡人小事传播着真善美、分享着真善美。

在《化物工会》这块园地里,作为编辑,张恩浚尽情地挥洒着汗水,辛勤地耕耘着;作为会员,他奉献了许多精品力作。

开展“化物所人”教育活动

化物所人在为祖国科技事业拼搏奉献中创造了化物所精神,成为化物所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所工会在组织开展“化物所精神”大讨论的基础上,以“化物所精神”教育为主旋律,开展了一系列“化物所人”教育活动。

为了把广大会员吸引到活动中来,让不同阅历,不同兴趣的会员都有机会参与,成为活动的主体,我们精心设计和策划活动,融深刻的思想内涵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我们提出了搞好教育活动的三部曲:组织发动时,在宣传意义和活动主题上下功夫,围绕主旋律作文章;活动过程中,在抓作品、抓典型上下功夫;活动结束总结时,在深化教育、扩大成果上下功夫。在这三部曲中,宣传委员张恩浚往往都是担大任的人,他是那么自觉地忘我投入,从来不需要任何“战前动员”,而他却把“战前动员”做得有声有色,极具感染力。

1992年4月,他撰写的“我喜欢的文学艺术作品”征文启事:“或许……或许……或许……所有这些珍藏在你心灵深处的感受都在催促你拿起笔来,一泻为快,将它变成一篇娟秀的短文……让所有的人都能像你一样,在‘真’的震撼下返朴,在‘善’的熏陶中成熟,在‘美’的滋润里闪光。来吧,朋友们,快拿起笔!”热情的话语令人心动笔动,52篇作品相继飞来。

1994年5月,他撰写的“科学赤子之歌”文学创作征文启事:“ ……今天,日历翻到了这个‘连我们自己也写进去’的时刻,兄弟姐妹们,我们还愣着干啥?让我们拿起笔……要求以能激励兄弟姐妹们以人间正气,鼓励兄弟姐妹们以昂扬斗志,鞭策兄弟姐妹们以再接再厉为准。为此,仍以‘科学赤子之歌’之名发起征文,是为‘化物所人’系列教育活动之续。”今天读起来还是那么荡气回肠,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正能量。

张恩浚对“化物所人”教育活动的总结评述,会让大家在身临其境之后进一步升华对祖国、对化物所、对事业的挚爱。

他为“化物所人”征文活动写的述评“千簇雪浪逐大潮”:“谁是化物所人?化物所人就是那些在科学征途上攀登不止的探索者,化物所人就是那些不谋私利为事业奋斗终生的献身者,化物所人就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实干家,化物所人就是……我们从一幅幅熟悉的面孔上,找到了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英雄---那些可望可及的学习榜样”。“假如把这次征文活动比作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潮,那么我们每个参加者就是一朵雪浪花,让我们拥簇着这场大潮前进,每个人都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化物所人”。

他为“科学赤子之歌”诗歌创作比赛撰写的评论“科学赤子的情怀”,从90余首诗作中,凝练出闪烁着献身科学的一颗颗赤子之心的光彩,读来令人激情澎湃。

写出如此深刻隽永、感人至深的评述,他需要一一品读应征作品,鉴赏凝练。我们看到的是漂亮的文章,却不曾想过他深夜伏案疾书的辛劳。他很珍惜广大会员的信任,在担当中付出了赤诚,在奉献中成就了精彩。

他不但对工会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在科研主战场也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勇士。他1964年来所,从一名实验技术人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至2004年退休,在写有他的名字的16项获奖成果里,有9项排名第二或第三,见证了他的奋斗与贡献。

几年前,听说张恩浚病了,是很少见的一种神经麻痹症,会导致脑萎缩。我很担心,于是和离退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几个张恩浚熟悉的同事去看望他,由于疾病所致,他竟然认不出我们,但眼睛里涌动着泪水。我的心好痛啊,当年那个才思敏捷、气冲霄汉的张恩浚哪里去了?

我决定将他在工会工作中的作品整理出来,与今天的化物所人分享。我们在一起工作时还没有使用计算机,所有的文稿都是手写的,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搜集了他的部分作品, 2012年7月25日,《化物生活》创新文化副刊“化物所人的追求与情怀----张恩浚作品选”出版了,我撰写了“写在前面的话”。8月16日,我再次和离退休服务中心的同志去医院看他,虽然他已不能思考和表达,我还是为他带去了那一期的《化物生活》。

2013年1月,张恩浚驾鹤西游,他的精彩化作永恒。

咨询委员会

(C)COPYRIGHT  DICP  NET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