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
《化物生活》三十而立有感

李文钊

时间过得真快!《化物生活》已经三十而立了。一份所刊能一直坚持三十年,值得祝贺。

我与《化物生活》一直有缘,自然为她高兴。时间回到1984年初,我刚任副所长不久,在一次党委会上,所党委决定创办所报《化物生活》。有一天同当时党委宣传部殷光杰同志聊天时,他说“你要写稿”,我说“只要《化物生活》办起来,我一定多写稿支持”。事实证明,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化物生活》不仅办起来了而且不断发展了,但初创时期的困难可想而知,征稿、写稿、改稿、蜡纸打字、油墨印刷全是人工而为,有时为了版面生动活泼些常要手刻蜡纸,轻了、重了都不行。当时,科技处的朱炳城就是业余的手刻蜡纸的能手。我也没有食言,一直是《化物生活》的积极投稿者和忠实读者。老殷虽然已经退休了,作为《化物生活》开创功臣,我是一直记得的。

最近,当我再次翻阅历年《化物生活》时,感触良多。因为她记录了我所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经历的每一步,其中也有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格外有一种舍不去的亲切感。在1985年初第27期上就报道了当时所班子制定的1985年目标:面对科学院比上年减少了20%(约81万)的拨款,面对化物所当时每天开门就至少要3万元的开销,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实力和劲头去争取国家攻关项目、国家科学基金、院重点项目250-300万元,要“八仙过海”横向合作获取100-160万元… …

近30年过去,我所科研经费、科研条件、科研成果均有大幅度提升,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些被记录的历史给我们无尽激励。

邹淑英、孟庆禄、李晓佳和赵艳荣一直是身处《化物生活》一线的具体工作者,他们的每一份辛苦、坚持和贡献,不应当被忘记。我还必须要说,《化物生活》的三十年成长,始终和历届党委、所班子的爱护把关和关心支持分不开。现在,《化物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受到老、中、青读者的广泛欢迎和支持,我们有理由期待她在未来会愈办愈好。

我对《化物生活》还有几点希望:内容更接地气,文字尽量精悍和生动,拒绝套话和废话。

咨询委员会

(C)COPYRIGHT  DICP  NET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