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
我与大连化物所 ——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则回忆

李文钊

一、1982年我们接待了一位瑞士“博士后”

1980—1982年我作为德国洪堡学者,在西柏林弗列茨-哈柏研究所(FHI)做以太阳能转化为背景的半导体光电化学研究,合作教授是时任所长H.Gerischer教授,他是国际学界公认的半导体光电化学领域的先驱。

其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M.Gratzel 教授来访,当时他已经是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开创染料光敏电池的研究者。在交谈中,他得知我们在1978年就开始了固体半导体和金属有机络合物进行光解水制H2的研究,而且提出了由Pt/TiO2固体催化剂和联砒啶钌光敏络合物结合,组成杂化催化体系,使光解水产氢量子收率有明显提高,结果已在我国《太阳能学报》1980年创刊号上发表。他对此十分感兴趣,认为同他的某些思路有相通之处,遂于1981年末,邀请我去洛桑访问。

他的研究组人员大都来自瑞士、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诸多国家的年轻博士,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国际化团队,这给我以极深印象。在访问中,他告诉我,拟派一位刚毕业的博士P.Brugger 到我课题组做半年博士后研究(由瑞士联邦提供资助)。当时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国内高考制度、研究生制度恢复不久,首批博士毕业也要在几年之后,至于博士后则远未提上日程,当时国际交流也多是三五天的短期讲学访问,我们能开这个先例吗?喜的是我们和M.Gratzel 教授可以在同一频道上对话,我应当试一试。

感谢改革开放,感谢中国科学院和大连化物所领导的开明。经过两个多月的书信和电报往来,终于批准了P.Brugger 博士(和他的女友)于1982 年5-12 月到化物所进行半年的合作研究。

如何接待,对我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研究思想、内容、基本实验设备以及语言交流等方面,我们已具备较好的条件,但日常生活的硬件设施与国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只能在化物所的第一宿舍(研究生宿舍)安排了房间,卫生间是第一宿舍的男女共用的,没有淋浴设施,厨房也是共用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卫生间接了一个自来水淋浴喷头,哪里有热水呀!但让我们佩服的是这两位年轻人一点也不娇气,能包容忍受这样的生活条件,还乐呵呵地和我们一起度过了半年。

Brugger博士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很强,满腔热情地同大家分享他的知识和经验。课题组(506 组)的同事们很喜欢和他交谈,提高了大家的外语口语能力,活跃了组里的学术气氛。他制作了胶态Pt/TiO2体系,增加了催化剂吸光能力,使光解水产氢收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又开展了TiO2和Pt/TiO2电极和还原态甲基紫精之间界面电荷转移的研究,所获结果在第五届国际光化学转化与太阳能转化会议上宣读。其间,他还参加了改革开放后化物所首次在大连棒棰岛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首届中日美催化会议。他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这个古老国度的科学家们对国际学术交流的热忱,见证了他们进行科学前沿研究的能力。他的女友伊琳娜受邀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担任法语教学,得到校方和师生的好评。

半年很快过去,1982年12 月初,他离开大连赴美国硅谷IBM 公司继续深造。告别聚会上,他深情地说:“短短半年,我感受到了中国同事的真诚,收获了友谊,506 组是一个团结友爱、有活力、有潜力的集体。他也很喜欢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2011年8月24日,已成为国际著名的染料光敏太阳能电池(Gratzel电池)大师的M.Gratzel 教授,在北京接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称号,并应李灿院士邀请,来大连化物所讲学访问。我和他又见了面,谈起30 年前我们能勇敢走出这一步的往事,心情是很愉快的。科学合作无止境,科学家之间友谊长存!让我们彼此祝愿吧!

二、1986 年我有幸当选为中共辽宁省第六届省委会委员

十年“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一直被说成是“臭老九”,知识分子较多的如高校、科研单位,往往被称为“封资修的大染缸”。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拨乱反正,科学的春天到来,知识分子的命运迎来了根本性的转折,他们的积极性重新焕发,要以主人翁姿态为祖国富强多做贡献。为了加快我国的“四化”建设,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被提上了日程。

1983 年5 月大连化物所领导班子换届,从西柏林弗列茨-哈柏研究所(FHI)做访问学者回到化物所不久的我被任命为副所长,成为班子里最年轻的成员,尽管我当时已48 岁,不再年轻了。

1985 年5 月中共辽宁省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在沈阳举行,会议最后一天选出了新一届即第六届省委员会委员。我(195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被告知已当选为本届省委员会委员,当日下午,和大连市其他新当选的委员,一起乘火车去沈阳,参加第二天的中共辽宁省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久久不能平静。我高兴,这是大连化物所的光荣,也是我的荣耀。大连化物所第一次有了一位省委委员,体现了党的信任和期望;同时,我也有惶恐,我能胜任吗?我一定努力不辜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的重托和期望。

这届省委委员中的大连市的委员有:胡亦明书记、毕锡祯副书记(后任市委书记)、魏富海市长、造船厂总工王有为、市劳动模范卢盛和、农民企业家李桂莲、纺织女工王桂华、妇女代表于桂荣等。其中高校和科研单位有3 人: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金同稷院长和我是省委委员,大连医学院(现大连医科大学)郎志瑾大夫是省委候补委员。

在省委第一次会议上,座位按姓氏排列,我左边是李长春同志(时任沈阳市委书记,会上当选为省委副书记),从和他交谈中得知他是哈工大1966届工业自动化毕业的,对科研单位很关心。其间,我还注意到不少地市委书记和省厅级领导,都有大学或大专的学历。可见改革开放仅几年,我国干部队伍组成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省委会每年举行1 次到2 次,在会议上总能感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期望。我来自基层,有责任多反映科技人员的面貌和心声。我介绍化物所在“文化大革命”后重新奋起,同事们特别珍惜当下的大好时光,努力拼搏,为国家做出了许多新成果,如航天姿态控制催化剂、N2-H2分离膜技术、甲醇制烯烃和甲氰菊酯新农药等。魏富海市长几次说化物所是国家也是大连市的一个“宝”,要好好支持。希望化物所能为地方多做贡献。所以后来他大力支持甲氰菊酯在大连建厂,既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实现他的承诺。非常感谢魏市长。

咨询委员会

(C)COPYRIGHT  DICP  NET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