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
怀念爱国科学家郭和夫先生 ——郭和夫先生学术成就简介

陆世维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郭和夫先生诞辰100周年。

郭先生1917年12月12日生于日本冈山市。1941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工业化学系,后在京都大学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工作。郭先生向往祖国,热爱和平,追求光明,历尽艰险,在党的关怀下,于1949年春回到祖国,来到大连居住、工作,是我所最早从国外学成回国的优秀高级知识分子,也是我所的创始人之一。1994年9月因公赴东北伊春出差实地科学考察途中,突发脑出血,不幸逝世于哈尔滨。毕生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爱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和楷模。

郭和夫先生回国以后,有了稳定的工作,之后又建立了家庭,感到无比高兴,怀着报效祖国、追求真理、热爱党的赤子之心,“唯一的愿望是为祖国多做点事,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出把力。”

郭和夫先生是新中国科研活动的开创者、实践者。新中国的科研工作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科研院所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科研工作选什么题、怎么做……郭先生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能根据国家的需要,在学术上出色工作,不断学习,勤于学习,不断成长。郭先生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和匀相络合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任我所副研、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务。他是我所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第一届学委会委员;他又是大连市、辽宁省、全国的人大代表,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的理事。毕生忠诚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大连化物所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艰难中走出来的郭先生始终以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的精神,坚持科学研究要与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工作要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专长,倡导有机合成要与国家能源和资源有效利用和综合利用相结合。随着我国石油稀缺至发现大庆油田,使他成为我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并由此形成了大连化物所的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领域。他和他的学术团队不片面地追求论文的多少,不唯论文论英雄,而是以为人民服务、对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为目标。因此,郭先生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研究论文、专利技术上,而且许多科研成果都做到开发放大实现成果转化、产业化后为国民经济服务,进一步还体现在战略战术上为化物所的学科建设、学术领域与科研方向、人才培养与学术集体的建设、学风道德的培养等方向道路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郭和夫先生在一生的研究生涯中,是坚持和实践“任务带学科”和“学科带任务”的科学家。

郭先生善于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化物所的整个研究领域中有机合成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国际上的科学发展趋势加强学科交叉,捕捉新的学科生长点,及时调整和发展新的学科方向和领域,使我所的学术研究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毕生在出成果、出人才方面硕果累累。例如:

——1951年,研究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海昌蓝染料,获东北工业部奖。在大庆油田发现之前,国家迫切需要燃料、能源。他放弃了钟爱的染料合成,从事了七碳馏分环化制甲苯的工作,尤其是接受了页岩油分析和提炼的研究任务,1956年负责筹建研究室,并担任主任,组织力量广泛深入研究,为我国页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众所周知,本世纪的页岩革命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能源格局以及世界形势。

——1959年,郭先生倡导开展泡沸石分子筛的合成研究,万邦和组成功合成出A型、X型分子筛,并将成果产业化,1964年在大连建成我国第一个分子筛生产厂,1965年该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之后,又在他的领导的研究室里,1972年高硅Y型分子筛合成成功,1974年在兰煤5000L釜放大合成生产成功;又在室内支持撰写“沸石分子筛”一书,197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沸石分子筛的研究开发为化工分离、杂质去除、超纯制备以及催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型多孔材料。

——大庆油田发现之后,1960年,郭先生随张大煜所长等所内专家亲赴大庆学习考察,并积极及时地转向开展石油化学、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工作,并担任石油化学研究室主任,开辟烃类液相氧化、燃烧化学及烯烃聚合等工作。

——光氧化法制取异戊二烯的新流程研究成功,并做了200吨/年的中试,向产业化进军。

——轻汽油液相氧化制醋酸工艺流程实现工业化。

——石蜡深度氧化制取二元酸,建立了工厂并实现了工业化。

——1961年至1964年,开展了乙烯丙烯共聚合成弹性体的匀相钒、铝络合催化体系的研究。乙烯丙烯制长链α-烯烃的高效钛系载体催化体系的研究。

——1968年,氘化聚乙烯的研制。

——70年代组织力量开展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工作,保留、凝练和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力量。

我们可以罗列很多学术成就,而更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很多。

一个优秀的爱国科学家就是这样,将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国家的实际、实情和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为人民服务,同时不断地敏锐地抓住国际上的新发展趋势,抓住刚刚萌芽的前沿领域,努力学习。郭先生是进图书馆借书阅读最多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不断充实和武装自己和团队,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早在50年代,郭先生就注意到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60年代提出了开展金属有机络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作用的研究的建议,并且组织力量开展了二茂铁和齐格勒催化剂的研究工作。郭先生在学术上除注视有机基团与金属结合之外,更要求有机合成与催化结合,着眼于有机合成催化化,继而加强催化合成手性化,与所内雄厚的多相催化相对应,组建了均相催化研究室并任主任,后又发展为络合催化与匀相催化两个研究室。郭先生和他的团队懂得催化剂的作用不仅如书本上的经典定义,能改变一个反应的速度,而且懂得催化剂还有能动作用,可以创造新的反应,创造新的物质。先后开展了金属有机化学、烯烃聚合、固氮、C1化学、金属原子簇络合物化学、结构化学、生物有机催化、不对称催化等多方面的研究。正是这样,郭先生在开创新中国的科研活动中,能自觉听从党的领导和安排,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在化物所形成了很好的传统和格局。在他的专业领域里,从传统的经典的有机化学、有机合成(C-H)发展到金属有机化学(M-C)、金属有机络合物(MLn)、金属原子簇络合物(M-M)、异核原子簇(MaMbLn)、水相金属有机、手性催化合成、催化精细合成和生物有机催化等领域。同时,着力发展了红外(IR)、核磁(液相NMR、固相NMR)、量子化学计算、X-ray单晶结构分析等。从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使我所在这方面科研能力创新发展,出成果出人才双丰收。

1974年,新型聚α-烯烃降凝剂研制成功,300吨/年一次开车成功,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国家无力建立大型企业装置又急需聚丙烯的情况下,国家急需发展小石油化工。化物所开展了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形成小本体生产技术。1975年300吨/年,1977年5000吨/年的生产规模相继成功,全国有50个企业65套装置生产,产品占全国聚丙烯的47%,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80年代后,以精细化学品为目标,在科学的春天里,郭先生的学术成就也如雨后春笋。

——烯烃低聚催化剂及低聚反应进展引人注目。

——三甲酚络合催化氧化制三甲基苯醌(VE中间体)研究成功并中试建厂。

——氧化苯乙烯催化加氢制β-苯乙醇新工艺研究。

——改性丝绸整理剂和丝绸着色的研究。

——三苯基氯化锡钠法生产新工艺,1989年形成100吨/年的装置,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制备金刚烷的催化体系及工艺流程。

——含氮杂环和芳香腈类的新反应。

——棉籽饼脱毒制取棉籽蛋白的研究,1993年在山东莱州建厂3000吨/年,在大丰建万吨厂。

——薏苡仁提取新药,934增产剂及其应用。

——抗宫颈癌中药有效成分β-榄香烯分子结构测定及人工合成研究。

80-90年代,郭先生领导开展了甲氰菊酯农药项目的研发工作。人们说,这一项目是郭先生一生科研活动,他的学术成就,他的科研方向道路、方法,他的人品、人格,他的学风、学识的浓缩和典型表现。对此,我已专门撰写文章表示崇敬和怀念。

——选题。在科学的春天,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技术路线。逆合成方法科学分析,创新技术路线。

——结合国情。以最基本的原料出发,立足于国内而不受制于人。

——突出创新。创制五项催化剂,精益求精,争创一流。

——研究生产相结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生产甲氰菊酯农药的国家。

——努力不在人后,成功不必在我。

下面简单摘录部分日本学者对郭和夫先生人格、人品、学术成就的评价。

“大兄,始终是一位诚实可以信赖的人。”“在大学时代(1938-1941)的郭和夫,是一位很亲切的非常用功的读书人。”“纪念文集的出版,众多的追悼文章也是故郭先生罕见的人品、德望、专业上的伟大业绩之证。”

福井谦一

“我在大连的研究所做学术报告时……我用日语讲,郭先生给我做翻译。”“郭先生翻译的内容一定比我用日语讲的易懂而且高超的多。”“谈论过郭先生在研究经费很少的情况下,他的研究工作实现了工业化而取得成功,对于像我这样未做成一件有用的事的人来说,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但是和夫先生不是夸耀自己,而是平平淡淡,就像是在报告事实那样,明快而无所谓地谈论着。”

田丸谦二

“有一次听他谈到聚丙烯工业化的问题,在那样一个严峻的条件下,能够做成功,我深受感动,这是工业化学精髓的很好的体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忘却。”

山本明夫

“众所周知,郭先生是有机催化化学的权威,对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藤原祐三

“伟大的化学家、爱国者郭和夫先生的志,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人的心中也留下了巨大的足迹。”

田中虔一

“化学技术泰斗。”

森中治彦

“和夫先生无论是在人品方面,还是在化学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业绩。”

向坊隆

“郭先生学识深厚,判断敏捷,人品诚实正直,风格气高。”

木村睦南

郭先生之所以有如此受人尊敬的学术成就,源于他有爱祖国爱人民的学术工作目的,有热爱的学术方向和学术领域,有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高尚的学术道德,勤奋的学术态度,认真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培养了一批科研人员、科技骨干和年轻学生,形成了一个有朝气能战斗的学术团队,他还是这个可敬可爱的学术集体的“老郭头”,而根本是源于他的科学精神和革命精神。

1937年,郭沫若先生独自离开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时,给郭和夫等子女留下训词贴在墙上,这就是“勤勉”。

在郭老(郭沫若)逝世后,有人问起郭和夫先生有关郭老留下的遗产问题,郭先生分文不取,问都不问,但取得了最珍贵的遗产。郭先生说,这种为大我牺牲小我的革命精神,是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珍贵的遗产。

日本朋友也深知,郭和夫先生“自小自父亲身上继承的最大的遗产,这就是革命精神。”

所以,爱国科学家郭和夫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勤勉”的科学精神,为大我牺牲小我的革命精神,以及由此取得的丰硕的学术成就,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前辈们,为振兴中华,科学救国,科教兴国,在党的领导下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勤勉”的科学精神,勤奋学习,继承革命精神一心为祖国,一心为人民,在科技强国,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懈努力奋斗。

咨询委员会

(C)COPYRIGHT  DICP  NET CENTER